第1053章 论道佛陀(2 / 3)
在那位佛陀的注视之下,也未可知。
&esp;&esp;这一点,并不难,足够古老便足以。
&esp;&esp;立于诸多世界开辟之前,其概念必然会被所有在其成道之后开辟的大界所承接。
&esp;&esp;这就是所谓,越老越强大的根由之所在。
&esp;&esp;顾少伤想要化身万界,若不动用源力,便要等候漫长的时间,自己的道化之身才能在新开辟的大宇宙之中显化。
&esp;&esp;而成道无比久远的老古董,只需要端坐中天,其概念便会自然而然的覆盖无尽无限多元宇宙。
&esp;&esp;这就是活的久的优势。
&esp;&esp;后来者想要居于其上,自然,便要另辟蹊径。
&esp;&esp;当然,这仅限于大罗,更在其上者,必然已经超脱这个范畴。
&esp;&esp;如时空无所不在,如岁月亘古长存。
&esp;&esp;“天外”
&esp;&esp;佛陀微微抬首,眸光洞彻虚空,看向冥冥不可知之地。
&esp;&esp;到了他这种境界,过去未来的一切时空都近乎没有秘密,自然也隐隐可以察觉到其他大界的存在。
&esp;&esp;不过,他虽然可以察觉,但想要超脱出去,却还差上一线。
&esp;&esp;顾少伤既然来自天外,其境界修为,无意是超脱了此界的范畴。
&esp;&esp;“天外”
&esp;&esp;孙悟空同样心中微微有所触动。
&esp;&esp;但到底他的修为比起佛陀相差一个大境界,感触没有那么深刻。
&esp;&esp;虽然冥冥之中有所触动,却无佛陀感触的深刻。
&esp;&esp;至于李青山,便是一片茫然了。
&esp;&esp;天外一片混沌,莫非还有其他世界?
&esp;&esp;“道友此来,所为何事?”
&esp;&esp;佛陀收敛目光,心境之前泛起的些许波澜,都似乎已然平复了。
&esp;&esp;佛门修行者的心境修为都远超同阶,他身为一界之佛祖,自然不会如凡人般骇然失色。
&esp;&esp;便是面对顾少伤,他也很快的恢复了平静。
&esp;&esp;“见如来。”
&esp;&esp;顾少伤踱步前行,袖袍微微一抖间,同样坐于菩提树下,与佛陀相对而坐。
&esp;&esp;愤怒立于其肩膀之上,好奇的打量了一眼面前这个大和尚,随即觉得无趣,再度梳理自己的翎羽。
&esp;&esp;大黑狗与黄牛则停在菩提园之外,与李青山一同,等待着什么。
&esp;&esp;“明心见性者,得见如来。”
&esp;&esp;佛陀微微叹息一声,道:“但想来,道友所来,不是为了修行。”
&esp;&esp;“大和尚看的清楚,却也不尽然。”
&esp;&esp;顾少伤微微点头,道:“道无止境,玄微奥妙,万事万物,一举一动皆是修行,我来此,虽有其他事,却也是为了修行。”
&esp;&esp;道无所不在,道无所不包。
&esp;&esp;混沌之中有奥妙,细微之中亦然。
&esp;&esp;此界虽然只是西游大宇宙的边荒一角,比不得完美世界那般浩瀚,但同样有可取之处。
&esp;&esp;他来此,虽然有冥伤的缘故,本质却还是为了修行。
&esp;&esp;大罗金数远非修行之尽头,混元亦然不是,他来此,自然也是寻道而来。
&esp;&esp;“然也!”
&esp;&esp;佛陀颔首,道:“相由心生,境由心造!凡俗众生之中,包涵至道。老僧每每想来,都心生感动,见众生皆苦,便忍不住垂泪。”
&esp;&esp;佛陀垂下眼帘,慈悲更盛,似有泪光。
&esp;&esp;其一手竖于胸前,一手缓缓摊开。
&esp;&esp;极乐之地,亿万佛土,无量生灵,浩瀚星河,尽在其掌心三寸之中。
&esp;&esp;以顾少伤的眸光,可以看到其内无数比丘罗汉开坛讲法,无数信徒虔诚叩拜,喜极安乐。
&esp;&esp;其中有四时不谢之花,八节长春之景,人们随意丢下种子,一日便可收获。
&esp;&esp;无数天人在其中,无劳作之辛苦,也无任何苛捐杂税。
&esp;&esp;每日只需诵念佛法,虔诚拜佛便可,美中不足者,不外乎,诸多杂念既无,自然也无阴阳之调和。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