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4节(2 / 3)
总算明白闺女今天回来哪不得劲了,脸色愈发难看,“你,你跟俊文能一样吗?他今年高三,正是备考的关键时候,不腾出房间给他睡,他怎么能专心复习?”
许青菱嗤的一声:“妈,我当初备考的时候,怎么没见你腾出一间房间给我住着复习啊?说你偏心,你还不承认。反正我是不会跟人挤一张床睡的,你看着办吧。不行我就上小叔家,他家反正有多余的房间。”
黄娟没想到许俊文二姐一回来,自己就被针对了,眼泪在眼眶里打转:“许叔,要不晚上我睡在店里吧。”
许德茂唬着脸:“那哪行。你一个小姑娘,晚上睡在店里不安全。”
说完他闷头喝了口酒,转头对吴桂芬道,粗声道:“寒假也没多少天,咱家宾馆也没满,你就给她腾一间房睡。”
吴桂芬铁青着脸没吱声。
……
许青菱没想到放假回家的第一天,就跟爸妈吵了一架,倒因此住上了以前从来没住过的大单间。
一米八的床,雪白的床单,还有独立的卫浴,比她先前睡的杂物间不知道要好多少倍。
许青菱在床上翻滚了几个来回,侧躺着看向窗外,月亮挂在屋檐的一角,撒了一床清冷的光。
她拿出手机给姐姐打了个电话,把黄娟的事跟姐姐说了。许红茭对家里的牵绊没有妹妹那么深,听到妹妹情绪不高,便道:“你是不是想太多啊,许俊文才多大,爸妈就给他相对象?”
许青菱知道姐姐不会信,就像她上辈子一样,哪能想到那上头去呢?
许青菱把手机贴在耳朵上,低低道:“姐,你说是不是因为我们太自觉了,从来不向他们张口要,所以他们也就根本不会想到给我们呢?”
有句话怎么说来着:会哭的孩子有奶吃。
许红茭安慰妹妹:“嗐!不给就不给吧。我也没指望他们一碗水端平。你也别想太多,也不可能在他们身边过一辈子,早晚会离开那个家。”
许青菱唔了一声。她知道。她只是还是有点难过。
迷迷糊糊之间,许青菱蜷缩在被子里睡着了。她听到枕头边传来手机的震动声,努力睁开发粘的眼皮看了一眼。
沈安吾发来一条短信:是不是放假了?回家了还是在学校?
许青菱太困了,看了一眼便倒头继续睡。
许红茭接完妹妹的电话,心里很不是滋味。
她能感觉到和程逸结婚后,父母对她的态度有所变化,那种变化很难形容,但也足以让她难受。
家里偶尔有个什么事,他们会打电话来问问她的意见。这种情况在她结婚前,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。
很长一段时间,许红茭都在拼命向父母证明自己。她想让他们亲口承认,当年把她扔到乡下是他们不对。
从小到大,她都是优等生,大学考上了京大,但好像自始至终都没得到了过他们的认可。她这个闺女在他们眼里份量就是那么轻,非得到她结婚了,找的丈夫条件过得去,她才在他们眼里有了份量。
许德茂有时候会说:女婿半个儿。
那女儿是什么?是不是连半个儿都不如?
有些事情说透看透也就没意思了。许红茭打小就看得特明白,可是妹妹不一样,妹妹是在他们身边宠大的。从小乖巧伶俐,论挨打挨骂,比许俊文还少,有时候家里头有好吃的,吴桂芬还先紧着听话的闺女吃。在这种看似一碗水端平的环境下长大,等到有一天她突然发现父母原来眼里只有儿子,她就受不了了。
许红茭叹了口气,把妹妹电话说的事,跟程逸说了一遍。
程逸听完有点心疼自己老婆了,凑近看着她:“我发现你和你妹好像默认家里的宅基地和房子跟你们没关系,你有没有想过你们这种默认是怎么形成的?”
许红茭听愣了,是啊,怎么形成的?从小到大她爸妈就在她们耳边念叨,拉扯他们长大多不容易,吃了多少苦,日子多难。长大了别说伸手问他们要宅基地和房子了,就是张口要学费生活费都觉得愧疚得很。
不配得感就是这么产生的。
程逸看老婆傻傻地看着自己,又拿他堂姐举例。他大伯家在京市开了几家珠宝店,堂姐四十多了没结婚,一直在家里待着。大伯还有两个儿子,家里的珠宝店生意分给了两个儿子。堂姐在家里闹了一段时间,最后大伯给了闺女一套房,一辆车。
用老两口的话来讲,哪能想到闺女嫁不出去呢。嫁出去了,他们也就不操心了。嫁不出去,栽手里了,能咋办?
程逸父母只有两个儿子,羡慕大哥儿女双全,劝大哥知足吧,以后老了指不定还得指望闺女。大伯大伯母这才没说什么。
许红茭听程逸说他大伯家的事,神色很淡:“这是在京市,浔城那地方,我爸妈不要彩礼,他们已经觉得自己很开明了。”
说到这,她也觉得怪没意思的:“算了,不说了。在他们眼里,我早跟他们不是一家人了。我只是心疼我妹,才刚上大学,离成家还早呢。”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