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宋市井人家 第115(2 / 3)
看过去,就见一楼大厅正中的桌上摆着满满一桌菜,每道菜都有小牌子,写着各自菜品:鸳鸯风蛤、一品鱼圆汤、干贝冬瓜球、竹笋鳝糊、枇杷肉、洛阳燕菜、火腿炖鞭笋、荷叶粉蒸肉……
鹿鸣宴本是科举高中后举办宴席之名,取的是呦呦鹿鸣食野之苹的意思,意思是学子从此脱胎换骨成为国家栋梁。
叶家食肆取这名字想必是图个吉利。除此之外,桌上菜式足够诱人。
一品鱼圆汤里雪白鱼汤里圆鼓鼓的鱼圆上下漂浮,还撒着红枸杞和绿香菜末,看着像是一副图画。
荷叶粉蒸肉在竹制小笼屉里,肉块外面裹着小小的白色米粉颗粒,浸泡了酱色酱汁,散发着馥郁的浓香。
洛阳燕菜里各种配菜被切成了窄窄细丝,组成了一副牡丹花的形状,让人挪不开眼。
……
围观百姓们纷纷咽了咽口水。
“此处以太学生们做评审,人人可作诗,评审者可免费来吃这一桌宴席,只不过做了评审就不能参与作诗了,诸位认为如何?”叶盏慢悠悠宣布规则。
这足够公平,围观百姓们自然同意。就有太学生向前,将表明自己身份的腰牌出示了出来。
自然引起围观百姓们的赞赏声,“是太学生吧。”“以后前途无量啊。”那学子便将头抬得更高,很是自豪。
除了他之外还有几位太学生也走了过去,这作诗的优胜者只有一位,谁知道谁会胜出?倒不如做评审,还能有一顿大餐可以吃。
还有些学子们不动,他们自然是恃才傲物,确认自己肯定能胜出之人。
叶盏拍手示意,便有小娘子们将纸笔奉上:“诸位如今便可以开始了。”
桌子就摆在大厅,参赛者可以自由书写。门口有百姓们围观,店里吃饭的客人也好奇伸脖子来看,顿觉十分有趣,旁的酒楼里有唱曲的、说书的,这叶家却货真价实有人赛诗,这可是全京城头一份!
参与比赛的书生们自然胸有成竹,笔走龙蛇,几下就挥墨写下了诗句。
叶盏便请评审们来评审,事先给他们每人分发一支毛笔,觉得谁好就将毛笔投入对方桌前的笔筒里。
一番定夺,最后是一位书生的诗句取胜,他将盛世与抱负揉为一体,诗句气象又很磅礴,以绝对优势获胜。
在一片恭喜声中,叶盏笑眯眯递给获胜者一份凭证:“以后您来此处,终生免费。”
老板居然真的兑现了承诺?
围观百姓们都惊讶不已,还当这是噱头呢,有那获胜者的自然也在下面谈论,认证此人身份是正经太学学生,不是酒楼老板找来的托儿。
获胜者红光满面,笑着招呼自己同伴上楼吃饭。自然风光无限。
叶盏还特意拿出纸笔,请优胜者将诗句誊抄在屏风上:“此后这屏风将挂在三楼的一间齐楚阁儿礼。”
“这居然是真的?”围观百姓们议论纷纷。
“这老板是不是傻,看她那一桌鹿鸣宴至少也值当五两银子,就这么送出去?”
“非也非也,除了这一桌,还要给博得头筹的那位一桌,不对,是一生。”
“假如那书生来店里吃饭,每天都来,店里就要每天损失至少五两银子,这不是傻么?”
后厨宓凤娘也悄悄拉扯女儿衣袖问:“这不是亏了?”
如今酒楼本身就不缺食客,没必要下血本招揽客人。
“不亏不亏,要开后续。”叶盏成竹在胸。
果然,鹿鸣宴的事在读书人圈子里迅速流传出去,人人都知有位才子写了一首诗博得头筹,酒楼女老板爱财如命从此给才子终身免费。
才子、慧眼识英雄、美人老板、知音,这几个要素简直是文人最爱,一下就以极快的速度传遍了汴京的文人圈子,认真来说,说书人也是文人,因此象棚茶肆俱在流传这则逸闻。
于是第二天文人们纷纷前来这家酒楼,百闻不如一见,自然是亲眼见见这家酒楼,再亲眼看看那诗句到底有什么好的,根据文人相轻理论,自然还要私下比较一番还能好的过自家写的诗句?
除此之外,还有一批别有用心的文人:那才子写了一首诗就能名冠京城,比起许多拿着自己文章四处给大佬府上投递,不是幸运许多?
那自己来这家酒楼碰碰运气,万一能复制这份佳话呢?那岂不是就能轻松扬名,为以后仕途铺路?
再就是一些太学生和国子监的学子,这回太学生可是大大扬了名,他们也是与有荣焉,何况这酒楼就是离太学最近,那还不得来看看?
原本太学地处郊野就没什么酒楼,这叶家酒楼一建,又有这样的名气,当然要好好来看看。
因此大批读书人涌入了叶家酒楼。
自古以来,学生群体就是商贩们集体瞄准的群体:有钱、事少、心软、易冲动。
这个庞大的群体很快就成为了叶家酒楼的常客。一开始他们是好奇跟风,光顾后却觉得叶家酒楼性价比极高:要吃高档的燕翅大宴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