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北宋当名医 第71(1 / 2)
许黟隔着灶房的窗户,看到那两青壮,叮嘱阿旭拿钱给他们,将柴买下来。
两人顺利将柴卖出去,喜出望外地笑着揣着钱离开。
晚些时候,许黟喊阿旭两人进屋,让他们收拾出来一些短了的衣裳,说要将这些衣裳送出去。
说起来,阿旭和阿锦在家里两个月,就长高好几公分,最先买回来穿的衣服,穿着时都露出脚踝了。
眼见着天气逐渐转寒,再穿露脚踝的衣服就不合适了。待到次年,阿旭和阿锦又要长身体,这衣服就更加不合适。
上回去百里村,许黟看张村长家的孙子孙女穿的衣服都打着补丁,比家里两个穿的衣服还破旧,便想着将将这些衣服送过去。
阿旭和阿锦两人,在知道这些衣服是要送给那些同龄人,虽有些舍不得,却听话地回屋将衣服收拾好。
郎君待他们极好,这些衣服送出去了,他们还会有新的衣服。
这么想着,就没有那般舍不得了。
这边阿旭他们在收拾衣服,另一边,车把式刘伯架着牛车悠悠地进来石井巷。
许黟每次出城,坐得最多的牛车便是车把式刘伯的车子,后来他想,不如雇下刘伯的牛车,这样他就能随时随地的出城。
刘伯在听到许黟有这个意思后,当即就同意了。
素日里驾车,他每日最多挣十几个钱,且要跑好几趟车才能挣到这么多。可是车子要养护,牛要护理都需要花钱,一个月下来,挣的不过两三百钱。
许黟大方,雇下他的价钱,一个月就给五百钱。
这比他累死累活接散客好太多了,不同意那就是傻子。
今日他过来,特意将后头的板车修整一番,补上坏的地方,将两边的靠栏加固,甚至粗鄙如他,还贴心的铺上一层稻草,虽不够软乎,却是比以前好了些。
刘伯自觉满意,见到许家屋子,乐得裂开嘴角。
刘伯驾着车靠近院门停下, 便从车里下来敲门。出来开门的照例是阿旭,他喊了一声“刘伯”,就走在前面带路。
“许大夫可都准备妥当了?”刘伯跟在后面问。
这不是他头一次来到许家院子里了, 依然被院子里长得很好的菊花吸引。
这次过来,菊花都开了不少,白的,黄的, 交错地盛开在一块, 瞧着颇为娇艳。
阿旭回答:“好了嘞,在屋里等着你呢, 刘伯你在这歇一下脚, 我去取衣服出来就能出发了。”
“什么衣服?”刘伯问。
阿旭道:“是郎君要我们带去百里村的旧衣服, 等会送给张村长家。”
说完此话,他转身朝着屋里的阿锦喊道:
“妹妹,好了没有?”
话音刚落, 又跑去屋里喊许黟, 说刘伯来了。
许黟在做最后的准备,他把要带去张村长家的药材用黄麻纸分开包好,装到药箱里,挎到肩上便可出门。
阿旭和阿锦两人动作快速地把装有几套衣服的包裹抱到车上。
许黟走出来,就看到木板车发生大变化,一摸上面铺着的稻草和席子, 有些小惊讶。
“怎么改成这般了?”许黟轻笑地问。
刘伯老脸也堆上笑容,说道:“许大夫赁下我的牛车, 老夫也就是在许大夫你手下做活了, 做活和接散客不同,哪能那么随意。”
这般好的租客, 百年不见得有一个,他活这么大把岁数,这个理还是懂的。
“刘伯有心了。”许黟神色自若,这次没坐到后方,而是坐到板车的前头。
与刘伯算是肩并肩。
刘伯这时才发现,许黟这趟去百里村,没有穿宽袖袍衫,而是窄袖紧腿的布衫。
他没多问,架着牛车出来南街,往城门口的街道方向驶去。
经过两日的发酵,拐子李婆子的案子已然在盐亭县的市井里传开。
许黟他们乘坐的牛车一进入市井,便听到周围的商贩、路人三三两两的都在议论这事。
霎时间,牛车上的人都安静下来,去侧耳倾听路人们说着什么。
这时,刘伯忽然问道:“许大夫,你可听说这事了?”
许黟注视前方,平静道:“听说过,就是不知这案子判了没有。”
“判了!”
刘伯说,他已经忍不住想要跟许黟他们分享刚进城时听到的消息,“衙门早时刚贴出来的告示,说是抓捕了一伙拐子,还救出三个孩子,那伙人全都被官老爷判了五日后弃市。”
弃市,便是在闹市里执行死刑。
与许黟预想的结果差不多,他穿来之后,借着原身的记忆重读了一遍《宋律》,对于这种拐卖的犯罪,重则死罪,轻则流放、服罪役。
以李婆子这般老拐手,拐卖孩童不再少数的,只有砍头的结果。
刘伯兴致勃勃地邀请:“许大夫,五日之后的弃市可要一同去看?”
许黟:“……”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