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17节(1 / 3)
是不是一位母亲很想去理解自己的孩子却做不到,从而自己也感到痛苦和迷茫呢?
这就要说到歌词了,言之有物也是一个作词的最基本道理。
但现在的很多歌词,乍一听觉得很有韵味,但实际上内容都是很空洞的。
就只是把一些足够调动大家情绪的词全部拼凑在了一起,而完全没有整首歌的核心思想。
华丽的辞藻并不是最吸引听众的因素,把故事说对说好才是重点。
而在她的这首《一人》中,他并没有讲故事描绘的太过深色,毕竟他并不是想要营造出一个高逼格的形象,他就是希望让大众在最大程度上都能够t到她的意思。
而现在,每个人对歌词背景猜测的分析基本上都接近了正确答案,那么这就达到了竺芳在谱曲作词时的目的。
这一段间奏,是钢琴与小提琴的合奏,双方如泣如诉,缠绕交织,将整首歌的情感又推到了一个新的高潮。
而就在这时,竺芳的歌声再一次响起。
“我好像病了,我不确定,只想一人呆着”
“没有不开心,只是疲惫了,毕竟我很阳光呢”
“直到我莫名流泪,觉不够睡,盯着伤口发呆时”
“你看向我的样子,不该如此,我却毫无波澜时”
接下来的歌词有点意思了,好像与上一段的描述口吻完全不像是同一个人,就连旋律间奏的安排都像是变成了另外一首歌,却又与上一片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。
大家又听了一会儿,很快就明白过来,这应该是痛苦挣扎的人的口吻。
其实生病就连他自己也没有察觉,起初只是有些犯困,有些没劲,依然还会和同学笑着打闹。
但接下来他对生活越来越失去了感知能力,无故流泪,产生幻觉,甚至有想要伤害自己的冲动。
在这个时候才突然意识到,他病了。
抑郁是一种病,绝不是简简单单的心理原因,甚至在自己毫无察觉的时候就能够找上门来。
而这首《一人》的意思到底是什么?
是我们每个人独自降生在这个世界上,又独自面临着死亡。
即使中途有人相伴,但最终我们都是一个人独来独往的活着。
但这一人,又不仅仅只是一人。
可以是父母与孩子,也可以是情侣,还可以是朋友。
当其中一人的心理状态变的消极悲观,只想着离开这个世界的话,另一个陪伴着他的人也根本做不到无动于衷。
如果没了ta的存在,那另外一人又该如何活在这个世界上呢?
这像极了普通人对抑郁症患者的试图理解,但双方的世界似乎一直存在着某种壁垒,无法让他们真正的交织在一起。
对于将亲人独自留在世界上的抑郁症患者们,其实对他们心里也存着很大的抱歉。
他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,可能就是“对不起。”
他们不想给任何人带来麻烦,不想把不好的情绪加注在别人的身上,就只能憋在心里自己消化。
但他们实在是太痛苦了,与其挣扎在人世间,还不如觉得自己干干净净的来,干干净净的走。
这其实是一首关于爱与挽留的故事。
令人心碎的旋律背后,有着更加令人心痛的故事。
说到底,其实抑郁症患者最缺乏的还是陪伴与理解,
有的时候甚至都不需要一句特别暖心的话语,就只要待在他们的身边,告诉他们“你不是一人”,也许这就能够成为他们继续活下来的理由。
当整首歌唱完之后,早已有听众泪流满面。
尽管歌词写的并没有那么的明显,可是每个人都接收到了竺芳想要表达的深层含义。
尤其是在座的一些曾经患过抑郁症又或者是抑郁症进行时的观众们,他们的感触最为深刻。
他们能够听出竺芳在这首歌中对生命的珍贵与不舍,对他们的理解与安慰。
真的,有时候就这么一首歌,就可以让犹豫在生死之间的抑郁症患者多留下那么几天。
比起竺芳之前的创作风格,这一次的创新将更加符合大众化的审美,也更能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感,直击人的内心。
最简单的一句夸奖就是:
这首《一人》,直接封神。
作为演唱者,将整个情感都唱出来的竺芳也自然而然沉浸在歌曲中难以自拔。
但当伴奏的最后一个音符完全消散在空气后,她立马就从情绪当中抽离了出来,对大家深深鞠躬。
台下的人如梦初醒,疯狂的为她鼓起掌来,而这时,大家自然也记起了自己的应援口号。
在默契地停顿一秒之后,这一百人芬芳在台下疯狂呐喊:
“妈妈爱你!”
“爱你妈妈!”
“妈妈爱你!”
“爱你妈妈!”
前一句“妈妈爱你”的应
↑返回顶部↑